领克03拆解小报告:右侧围c柱存在凹坑 测试数据出现波动 -凯发官方
近日,牛车网《牛车实验室》的领克03拆解工作已陆续完成。在笔者全程跟踪拆解的过程中,发现了近期关注度颇高的领克03,在生产工艺以及品控上的不足之处。继上一篇《领克03拆解小报告:右翼子板灯角处翻边积料 导致日间行车灯磨损》之后,笔者通过对领克03车身的多项测试,发现了领克03右侧围外板c柱上边梁存在凹坑的问题,接下来让我们来进行具体分析。
#车辆背景
车辆来源:本次拆解车辆为《牛车实验室》于2019年3月6日自购车辆。
车辆现行驶里程:896.3km
车型信息:领克03 2018款 1.5td dct劲版
车辆制造年月:2018年11月
#问题描述
在对拆车工作完成后,笔者对领克03车身观察的过程中发现,在领克03的右侧围外板c柱上边梁处疑似存在凹坑问题。在整车的结构设计上来说,汽车侧围外板上边梁应为纯平的平面,并不会出现凹坑的现象,为此,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测量工作。
#数据测量统计
测量工具:
①proceq equotip 550 leeb d动态回弹型里氏硬度计
②涂镀层测厚仪
③刻度尺
#测量方法:
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,笔者除了采用手触的方式,还采用了proceq equotip 550 leeb d动态回弹型里氏硬度计、涂镀层测厚仪分别对问题发生位置进行数据测试。
①通过手触的方式,对整车进行的检查。发现凹坑位置后,保持手掌与平面完全贴合,反复操作,确认问题发生位置范围,并利用刻度尺中的1cm作为测量单位距离,画出测量范围(测量范围为上图中最下方带有刻度区域)。
②利用涂镀层测厚仪,分别对测试范围内的点进行测量,得到以下数值:
通过上图测量数据,最高数据(174μm)与最低数据(141μm)的极差为33μm,整组数据与一般车型原厂漆面数据相比,并未有明显的差距,由此来证明拆解车型(领克03)并不是经过后期钣金的车辆。
其次,在趋势图中,我们能够发现,在曲线的中段,也就是图中的10-16的测试点区间存在了反复的数据曲线波动,而波动的区间恰好为手触时,凹坑的位置,但为了有更多数据的支撑,我们决定检验一下测试位置的钢板硬度。
③利用proceq equotip 550 leeb d动态回弹型里氏硬度计,我们对测试区域的点位逐个进行了硬度测量,测试数据如下:
通过上述20组的测试数据中,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出,在序号为8-16的测试点中的数据波动十分明显,在硬度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。至此,通过手触、涂镀层测厚仪、proceq equotip 550 leeb d动态回弹型里氏硬度计三种测量方式来证明右侧围c柱存在凹坑的现象。
#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
由于问题发生部位并无特殊功能的结构设计,所以出现这个问题与产品本身的设计无关,而是在于生产以及品质把控的环节。对于产生制件凹坑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冲压以及单件生产、转运过程中的保护不当而导致磕碰。
熟悉冲压的人应该了解,汽车冲压件的生产大体分为拉延-修边-翻边-整形的环节。而但对于此问题来说,每一序都有可能导致制件凹坑的产生。
(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,内容与领克03无关)
拉延序作为一块钢板到成品制件的雏形,对于板料成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上下模具之间的间隙仅允许放置一张钢板的厚度,并施加上千吨的压力,将板料压成成品制件的雏形。在此工序不仅要依靠模具本身的拉延筋将板料锁牢,控制合理运动,还要求模具的上下模的形状要完美切合,才能得到合格的板料。如若不然,将产生凹坑、开裂、隐裂、褶皱等品质问题。
在后几序的生产中,无论是修边或是整形工艺,在起到实际作用之前,都需要模具将板料完全固定并保证合理的压力,再去进行修边、整形的动作。如若不然,依旧会有可能产生凹坑,褶皱等品质问题。
(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,内容与领克03无关)
在汽车生产的冲压、焊装、涂装、总装的四大工艺中,冲压属于源头的生产环节,而在冲压品质检验环节流出之后,后续工艺的生产环节显然也并没有做出良好的品质把控,在最终车辆生产完成之后的终检也似乎并未有所作为,最终导致问题制件的流出。
写在最后
关于领克03拆解过程中发现的右侧围c柱存在凹坑问题,笔者并不发表任何观点,只是进行客观分析并如实报道。后期在牛车网的《牛车实验室》中会带来更加详细的领克03拆解视频,敬请期待!